第一次到黄骅的渤海校区,已是今年的初夏了。
虽然没到夏至,但华北的高温连连刷新历史记录。一天,当我穿过一座小桥时,远远望去有几丛像柏树模样的绿植,神采奕奕地矗立在河岸芦苇旁,枝头还有一串串的粉红色。
我顿时心中一震,对这“长精神”的绿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:这就是传说中的红柳吗?
连忙拍了几张,回到住处反复端详。由于拍摄的距离较远,还是不能确定。我把照片发给一个植物专家,不一会儿,就得到肯定的答复:是红柳。
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红柳,这就是不屈不挠的红柳呀!
红柳的可敬之处在于秀于外而慧于中。枝叶主治风热感冒、麻疹初起、皮肤瘙痒等症。花期超长(每年5-9月),花色艳丽,枝条婀娜,再加上其耐修剪的特性,是庭院绿化的优良灌木。像柏树一样的叶子,又让人想起一句话——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红柳的可贵之处在于生命力极强。可采用扦插、播种、压条、分株等多种方法繁殖;红柳抗严寒、耐高温、耐干旱、 耐盐碱、耐瘠薄、耐风蚀、耐病虫,所以是防风、固沙、改良盐碱地的重要树种。
红柳的可赞之处在于甘于奉献。其细枝柔韧耐磨可以编筐,粗壮的树干可以编耱,做农具把柄;可以当“红柳大串”的签子;就是长不成材料的荆疙瘩,也是特别耐烧的“硬柴”。
最难忘的是红柳的花。红柳白中透粉、粉中含红的花,淡雅而不娇艳,内敛而不张扬,可以用“俏也不争春”来形容。如果说梅花是严冬的圣洁,红柳就是酷暑的清凉——盛夏方知红柳俏!
红柳的花太小,一枝独秀不太可能,百花齐放才有气势。对于从夏初一直开到秋天的花期而言,她可以对“花无百日红”说No!小小的柳花,又让人想起那首知名的小诗“白日不到处,青春恰自来。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”
红柳因为根系发达,才能做到既耐干又耐水湿,抗风能力强;能在含盐量1.2%的盐碱地上正常生长,更是名副其实的盐碱勇士。
几天来,行走在渤海校区,时时听到师生自豪地讲起一批又一批“渤海人”的奋斗故事。耳濡目染中,总有一种精神感动着我、激励着我,他们热情似火,说起校区的发展如数家珍;说起黄骅的未来,眼中有光;说起自己的学生和科研,他们激情四射;黄骅港的海风吹黑了面庞,盐碱地的艰苦让他们愈挫愈勇,更加坚强……
15年前,在这片盐碱地上,河北农大渤海校区从无到有,奇迹般地拔地而起。如今,校区有11个本科招生专业,在校生人数7000余人。
15年来,在这片盐碱地上,一批批学子走向工作岗位:截止2022年累计向社会输送本专科人才13000余人,校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,160余名学生相继考入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继续深造,更多的莘莘学子扎根基层,创新创业奉献大地。
15年来,在这片盐碱地上,河北农大与世界与当地的联系。先后与捷克查理大学、斯洛伐克农业大学等境外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。积极服务地方建设,成为沧州渤海新区“绿色化工产业技术”“生物医药技术创新”“渤海新区高校”等联盟的核心成员单位,近日,与黄骅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盐碱地特色产业研究院。
15年来,一批批农大人带着责任和使命,带着百年农大特有的精神风貌,来到这里,在黄骅之滨的处女地默默地耕耘,在盐碱地深深地扎下了根,用执着书写着立德树人的忠诚,用奉献回报着莘莘学子的信赖,用拼搏续写着太行山道路“山海之恋”新篇章……
此时此景,我不禁想起茅盾先生著名的散文《白杨礼赞》,想起中学时代学过的散文《井冈翠竹》,生长在盐碱地的红柳一如渤海校区的农大人,生性坚韧、默默无闻、不求索取的红柳,在农大深厚的文化传承中,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孕育一种新的精神,他们用十多年的奋斗,共同铸就的“不怕荒凉寂寞、潜心教书育人”的品格,这不就是农大人的红柳精神吗?
作者:原上草
转载自河北农大报
下一条:金沙威尼斯官网开展学生公寓安全隐患联查活动